首页

女主踩踏视频

时间:2025-05-26 04:58:38 作者: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出海联盟成立 探索“出海”新航道 浏览量:28678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

  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这里沉积了距今55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我国青藏高原本部第一个产油盆地,并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树、樟树、栾树、裂腹鱼、攀鲈鱼、水蜘蛛等动植物化石和多层古土壤、火山灰,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隆起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以及它们协同演化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

  此前,学者们利用动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等多种手段重建了伦坡拉盆地古高度演化历史,但对于盆地到达现今高度的时间争议较大,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协同演化的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来,方小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火山凝灰岩绝对年龄的限制,建立了该盆地新生代地层天然剖面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发现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即早期至少约4200万年到2600万年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600万—2000万年快速变形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介绍,伦坡拉盆地超千米钻探计划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如何隆起,高原隆起过程中环境、生态和生物的适应,以及高原隆起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科考团队正在继续向下钻探,力争实现超千米深度。未来,研究团队将融合古气候、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以及构造、沉积、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和对比验证,揭示约4000万年以来亚洲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以及油气烃源岩、干旱盐湖矿床形成过程,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模拟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油气烃源岩形成、盐湖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李刚)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从销售产品到本土化运营,再到立足中国市场服务全球,对百年美企江森自控来说,中国已成为江森自控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部分。

李强同老挝总理宋赛共同出席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仪式

乌兹别克斯坦籍旅客KAMILOVA KAMOLAKHON女士经常往返乌鲁木齐,此次计划在乌鲁木齐采购游玩一周。“现在可以办理口岸签证,我们感到更方便了。”她说。

面对一次次失败,40个孩子捡回来253个饮料瓶,为水火箭的“发动舱”提供了材料。张建涛说,在失败中学会坚持,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一课。

欧洲杯

张洁告诉记者,执委身份还让自己的站位更高,对工作更加科学系统有了更深的探求。基于自己的工作,她围绕妇女儿童写提案,建设性地提出不少能更好地帮助流动妇女的福利制度、措施体系、意见建议。

黎巴嫩真主党证实其领导人纳斯鲁拉身亡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落实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如何有效利用课间15分钟,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民进会员、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校长富津津有妙招:灵活调整课间时间安排;开放高楼层的平台区域,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正视孩子受伤问题,多措并举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